今年因為武漢肺炎,很多人都在哀怨沒法出國旅遊,不過我自己因為諸事纏身,本來就沒有辦法出國,所以沒什麼好抱怨的。
但是畢竟少了一些事可做,心裡還是會有空虛感,只好靠著樂一番買一些精神糧食來補充,不過日本當地大概也是因為疫情關係,很多事情都失去效率,出貨拖延變成常態,因為樂一番倉庫只能寄放一個月,所以本來一包的東西變成好幾包寄出,於是這次要分三篇寫。
第一篇想來說一下這本書:
作者在東京各處探訪,看到老房子有陳舊擺飾或看到老房子要拆除,都會去打聽看看碰碰運氣,有時候看到一些中意的商品,主人並不願意賣,但他會耐心與主人攀談結交,偶爾抽空拜訪,期待或許未來主人會改變心意。
而書中大部分的成交過程,常常都帶著悲傷氣氛,很多都是年老的主人去世了,家人也不知如何處置那些東西,因此便交給他處理,所以雖然成交了,但背後往往是又少了一個朋友、一個客戶,少了一個懂得這些收藏的人。
收藏家最害怕的,就是花費一生收藏的寶物,被不知道價值的人當垃圾丟掉,但對於所謂"價值"的判斷,又會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歷而天差地別。別說收藏家,每個人一定都有經驗,小時候的玩具或者是書本,被家人當作垃圾丟掉,那種痛楚一輩子都不會忘記。更何況是珍藏了一輩子的東西,想到自己離世之後,就會被棄置銷毀,那真的是比死還難過,簡直就是叫收藏家再死一次。
有些古董珍品,有其流傳後世的價值,隨著時間過去可能更有價值,最終可能還會被放在博物館成為文化遺產。
但是,有些收藏真的只對老人有意義,對其他沒有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,就只是垃圾,就像老歌,聽老歌的人多半是懷念歌曲那個年代,等到老人都死了,老歌也就死了,只有少數歌曲會被重新包裝再上市,其他的歌都死了。
書中有一個故事,有一個收藏許多畫作的老人,臨終前把作者找來,把自己所有收藏的畫作都交給他,因為畫作作者沒有名氣,他覺得家人不懂那些畫作的價值,只有交給識貨的人才放心,我想,他一定走的很安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