奈良最熱鬧的地方就是奈良公園到東大寺,這一帶是觀光客的最愛,公園一角的奈良國立博物館裡面滿滿的國寶卻人煙罕至,而南邊的奈良町地區則介於中間,有一些觀光客會閒晃至此,但小小的町家街道很少會擠滿人。
上一次來到奈良吃完晚餐散步至此,發現這裡的街道夜裡很有古老風味,不過店家跟某些"私設博物館"都已經關門,所以這次特別選在早上來拜訪,逛了一下上次經過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地方博物館。
第一個到的是"奈良町からくりおもちゃ館",
奈良町からくりおもちゃ館
進去之前只知道這裡是玩具博物館,結果一進去經過熱情的解說員老爹介紹才知道,這裡是"不只讓人親眼看、還可以親手玩"的舊時玩具博物館。
當天有兩位解說員,因為拜訪時間較早,參觀人數較少,一位英文比較好的老爹就一路跟我們說明各種玩具的玩法。
館內除了一組鎮館之寶的古代高科技玩具必須由館員親自操作之外,其他都可以讓我們不限時間的自由試玩,直到膩了再換下一個。這些玩具我估計大概是江戶一直到昭和中期左右流行的,製作材料多半是一般家庭都可以取得的廢棄木塊、竹子、棉線或是銅錢、線軸。製作這些玩具感覺不會很費工,但往往出乎意料之外的有趣,令人佩服發明者的巧思。
或許因為我年紀也不小的關係,不少玩具其實小時候都見過玩過,回想起來多半是爸媽或是親戚長輩親手做的,但是在塑膠玩具大量出現之後就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。看到這些玩具一個一個都還能動還能玩,就好像看到上輩子的老朋友一樣,說不出的懷念與感動。
除了親手玩玩具的感動之外,兩位解說老爹的熱情與專業也很讓我佩服,感覺他們為了能讓更多人知道這些玩具,辛苦也樂在其中。而那位英文流利的老爹使用簡單的字彙清楚地說明各種玩具,更讓我覺得很慚愧,因為自己對其中一些玩具也有所瞭解,很想用日文跟他交流一番,卻開不了口,自己學了一輩子英文日文,卻只有這樣的程度很是尷尬。
這間博物館是這天去過最有收穫的地方,或許是因為充滿了與玩具還有人的雙向交流。
第二間是"奈良町資料館"
奈良町資料館
去年晚上經過時看到私設博物館應該就是它,很好奇裡面是什麼東西,入口外吊了一個大型的"身代り申",基本上長的像是飛驒高山的猴寶寶"さるぼぼ"被四肢反曲吊起來的樣子,感覺很恐怖,但聽說就是用他們來代替受災讓家人獲得平安,所以家裡有幾個人就掛幾隻在門口。
這東西我也是這次才知道,只有在這地區才有,資料館一進門就有在賣,賺一點經費讓免費博物館能繼續經營下去。
這間博物館裡面東西較雜,應該是館長個人收藏,只要是跟奈良町扯得上關係的,從佛像到職人工具都有。其中我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超大菜盤,說明裡提到中國人吃飯時擺菜不像日本人一人一盤,而是所有人分吃一盤菜,所以當客人越多,盤子就越大,有錢人會做超大盤子來炫耀他朋友客人多,所以就有了這種容量是百人份的大盤子。
這種說法我是第一次聽到,但是這麼大的盤子確實是很值得炫耀的收藏啊!
第三間是"奈良町にぎわいの家"
奈良町にぎわいの家
這裡是從前大戶人家留下來的房子,平常供人免費參觀,有時候也會拿來辦茶會等等活動。
一進去就聞到濃濃的飯香味,原來另一邊正在煮飯,而且是舊式的燒柴爐灶大鍋釜,我還以為誤入了民宅,後來才知道這也是他們的展示物之一,大家知道這種燒柴大鍋煮出來的飯最香最好吃,那時應該過去多吸幾口!
之前在京都、犬山、高山、川越、關宿等日本各地甚至在台灣鹿港都參觀過日式古代長屋,感覺其實大同小異,想說這裡應該也差不多,結果卻大不相同。有別於之前參觀的一般民屋,這間顯然有經過精心設計,雖然天氣很冷,榻榻米走起來還是很涼,但是光線很充足視覺感覺很溫暖。實際空間並沒有比之前看過的長屋大,但是各間房間串在一起加上中間小而美的露天庭院,感覺比之前高山陣屋的官宅還要來的寬敞,真心的覺得能住在這種房子的話,人生才真叫做圓滿啊。
這次還有去史料保存館看了奈良町舊照片展,除了這幾個地方,奈良町還有許多免費參觀的展覽館博物館(例如ならまち格子の家等等),可惜時間不夠,還有許多地方要等下次再拜訪了。
一個地方的文化水準可以從博物館的數量看得出來,奈良町應該是我去過博物館密度最高的地方,或許私設的博物館深度及廣度都不足,但它代表了有人願意付出努力來保護一項文化、一個時代、一種生活、或甚至只是一件東西,如果一個地方有許多這樣熱情的人,很明顯的這裡一定有值得他們驕傲的文化。
希望我們的家鄉也能成為越來越有文化的地方,吸引更多有文化的觀光客,而不是短視近利只想做沒文化觀光客的生意,最後搞得地方越來越沒文化。